資料加值應用分析步驟

依據友善停車治理主題產出的資料,可進行停車績效與供需分析,以作為地方政府實施停車配套措施或停車場建設之參考。友善停車資料分析步驟如圖所示,分析內容說明如下:

友善停車資料分析步驟

一、整體績效分析

包含停車場或路段之整體格位數量與績效分析,並針對不同開單方式、停車場類型與收費類型進行績效差異分析,了解不同區域、時間與類型之停車特性。

二、績效診斷與周邊檢視

透過停車績效診斷,篩選出使用率高於第75百分位數與低於第25百分位數之停車場或路邊停車路段,以了解使用率過高與過低的停車場名稱、類型與分布區位,進一步進行周邊環境檢視,同時搭配人口數、周邊觀光景點、活動據點等資料,以及地圖資訊,剖析周邊停車需求特性,以及造成停車場使用需求較高或較低之可能原因。

三、停車策略研擬

了解停車需求特性後,進一步進行停車策略研擬,包含停車配套措施與增加停車供給。停車配套措施為透過提高費率或實施差別費率之管理手段,將需求轉移至周邊其他停車場;增加停車場供給則適用於周邊停車場或路段皆已飽和時所採取之手段,可透過周邊土地使用盤點,確認周邊停車場用地是否皆已開發,並盤點潛在可建設之停車場之用地,作為停車場多目標使用之參考。透過以上差別費率調整的管理手段,以及停車場用地檢核的工程手段,可提供地方政府在進行施政決策時的多面向輔助參考。

Last updated